7月19日傍晚,合川土場鎮楊柳村張家溝張家大院,院落整潔、鮮花盛開,三三兩兩的村民閑坐乘涼??稍谝郧?,張家大院家禽散養、糞污隨處可見……
改變,源于楊柳村村委會召開的張家溝戶代表大會。會上,村民們形成共識,要改變張家大院“臟亂差”的生活環境,建設美麗院落。
張家大院的改變,只是楊柳村以“1469”至誠協商議事法解決群眾煩心事的一個縮影。自2021年被列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以來,楊柳村以合川區開展的“黨建統領·趕考亮卷”行動為抓手,實施“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探索開展“1469”至誠協商議事法,切實推動治理能力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
突出黨建引領
久久為功推進基層治理
土場鎮四級調研員、楊柳村駐村組長彭啟華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和工業園區建設快速推進,楊柳村在項目用地、集體資產分配、征地拆遷、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由于村級協商機制不夠健全、群眾協商意識不強等原因,導致部分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久拖不決,村民遇事“被協商”“假協商”“難協商”,“二十幾戶村民聚居的張家大院就很典型,家禽養殖等導致環境較差,但涉及各自利益,誰都不愿讓步?!?/p>
怎么辦?楊柳村以合川區推行的“紅細胞·微治理”工程為載體,探索并逐步建立了“1469”至誠協商議事法。
“1是‘至誠議事’體系,4是圍繞居民‘小事’、發展‘大事’、民生‘實事’、社會‘難事’進行協商?!迸韱⑷A介紹,“6是優化‘多方提、科學分、協商議、聯動辦、專責監、共同評’議事程序,9是久久為功推進基層治理?!?/p>
在“至誠議事”體系中,黨組織、黨員成為社會治理的“紅細胞”。村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駐村組長為名譽議事長、村綜治專干為直接責任人、網格黨小組長為聯絡員,村黨組織對議事協商的主導權貫穿始終。
“大家提出要改變‘臟亂差’的環境,我就收集大家意見,再向村委會提出意見和建議?!睆埜邔W是張家大院所在村民小組的小組長,也是網格聯絡員。在他建議下,村委會組織工作人員實地查看后,召開了張家溝戶代表大會,協商張家大院改建的相關事宜。
鎮級補貼資金和村民自籌部分資金到位后,大家一起動手,張家大院有了明亮的路燈、健身的場所、優雅的小花園、垃圾分類亭,建成了宜居的美麗院落。
健全民主協商制度
引導村民自覺參與
“我們健全民主協商制度,將議事協商寫入村規民約,引導村民自覺參與?!蓖翀鲦傉ㄎ瘑T梁海介紹,至誠協商議事法,緊扣建設發展中的問題,落實黨員聯系包戶機制,定期收集匯總議事協商議題,制定協商事項清單。
位于楊柳村十組的易家坪,距離場鎮較遠,村民就業難、收入低。為解決這一難題,土場鎮黨委、政府和村委會聯系到重慶市龐藝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商議采取“企業+村集體+農戶”的模式,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和群眾增收致富。
“龐藝生態農業公司主要經營集藍莓生產、特色民宿、餐飲休閑等于一體的生態農業基地和旅游度假村?!绷汉=榻B,如果引進該公司發展產業,就需要長期租用易家坪村民的山地種植藍莓。
為此,土場鎮農服中心會同楊柳村村委會在易家坪召開村民大會,協商土地流轉相關事宜。在鎮政府干部、村委會代表、公司代表、村民小組長、易家坪36戶村民參加的村民大會上,村民一致同意流轉382畝土地,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
經過11個月的建設,一個包含餐飲、住宿、游樂場、藍莓采摘的農業產業莊園在易家坪正式開園。
從建設到正式運營,農業產業莊園累計解決了易家坪18戶村民的就業問題,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時,實施該項目,拓寬和硬化了村道,方便了沿線300余戶村民的出行。
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周邊群眾有的通過土地流轉實現分紅,有的在藍莓莊園實現穩定就業,還有群眾自主發展紅心獼猴桃等特色農業產業,易家坪成了產業興旺、村民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
結合參與主體和具體事項
“五議協商”解難題
“我們結合參與主體和具體事項,按照‘大事大議、小事小議、急事立議、無事不議’的原則,靈活采取‘五議協商’(會議協商、串門協商、懇談協商、書面協商、網絡協商),豐富協商形式,規范協商程序?!睏盍妩h支部書記王思剛講起了楊柳村“余小路”拓寬的故事。
“余小路”貫穿楊柳村六組和七組,全長3.6公里,是連接楊柳村余家溝和小屋基的唯一道路,沿線約500余戶1000余人靠它出行。
“余小路”最初修建的路面寬度只有3米,路窄彎多。近年來,通行車輛逐漸增多,錯車困難、交通安全隱患等問題日益凸顯,狹窄的道路不僅影響群眾出行,且嚴重制約了沿途區域的經濟發展,村民對拓寬道路的愿望日益強烈。
可是,修路的錢從哪來?占用的土地怎么解決?“這是急事,也是大事,我們立即召開了六組、七組村民代表大會?!蓖跛紕傉f,在50余人參加的村民代表大會上,大家提出自己事自己辦,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地出地,力爭“余小路”拓寬項目早日落地。
在“余小路”拓寬工程方案公示后,村民們主動出資、出力、出地,累計籌得資金9.25萬元、土地13.5畝、勞動力30余個,并在6個月后完成了“余小路”拓寬工程。
合川區民政局黨組成員黃慶介紹,楊柳村在創新實驗過程中形成的可操作可復制的經驗做法,已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區推廣。
自2021年被列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以來,楊柳村已通過民主協商解決了幸福廣場修建、飲水改造等民生實事11項;化解勞資勞動、土地流轉、塘庫承包、集體資產分配等矛盾糾紛14件;拆遷房屋100余戶,轉非安置20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確保10余個工業項目正常供地投建;流轉土地2000余畝,形成高山藍莓、明日見柑橘、蜂糖李、柚子葡萄四大優果種植產業,小山羊、小龍蝦、生態魚、跑山雞四大特色養殖產業,藍莓莊園、思鄉小筑、生態農莊、愛情水谷四大優質農旅項目。(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