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超瞬態實驗裝置加快建設進程;國家質檢基地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計量、檢驗檢測、標準、認證認可四大質量技術基礎的內涵集成;聯合微電子中心8英寸90nm工藝線,是國際先進、國內唯一一個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光電微系統先導工藝平臺……
盛夏七月,行走在重慶中心城區西部槽谷的西部(重慶)科學城,多個世界領先,國內第一的科技成果競相涌現,創新巨變和澎湃活力迎面而來。
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應用,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初見雛形,科技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日益顯現……當前,科學城正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實施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行動,做強企業創新主體,助力“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發展。
匯聚創新要素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今年5月,落戶在科學城的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傳來捷報,由研究院完成的“國產通用型科學計算軟件”項目獲應用數學落地成果認證。
這款“科學城造”軟件,由研究院孵化企業北太振寰(重慶)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突破科學計算軟件內核根技術,并獲取5項軟件著作權、3項發明專利、2項外觀專利,完成國產軟硬件基礎環境適配;同時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等160余所高校,以及15家企業開展產品合作,涵蓋汽車、航空航天、國防、金融等領域。
這只是科學城通過院地合作,建設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平臺,發揮產業技術平臺作為基礎研究走向產業化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作用,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的一個縮影。
目前,通過專班推進、滾動實施,科學城已累計實施校地院地合作項目44個,累計轉化科研成果221項,科研成果轉化收入約3.207億元。
不止于此,作為全市科創核心承載區,科學城正聚力培育高能級創新平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讓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去年智博會,同炎數智攜其自主研發的數智化平臺——基于CIM的數字孿生協同建設及運營平臺亮相,作為數智化平臺,它能夠隨時掌握項目模型構件信息、內部空間等情況。
坐落于西永微電園的足下軟件學院,嗅到了軟件產業發展商機,不少學員搭乘政策東風開啟軟信創業路,其中,生產的智慧城市配套產品已經在多地得以應用,企業年銷售額達700萬。
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高性能AI集群正穩定高效地為長安汽車、中冶賽迪信息、特斯聯等多家企業提供算力服務……
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猶如一個個躍動的音符,奏響了科學城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搶抓關鍵變量
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前不久,中電科汽車芯片技術發展研究中心聯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共同瞄準車用芯片為支撐的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及能力建設,協力攻克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
雙方的合作,是科學城搶抓關鍵變量,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聚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核心器件產業集群的生動注解。
從西部地區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重慶)、高鴻智聯全國總部等創新平臺的入駐,到上汽集團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的落戶……科學城持續引入、全面激活創新資源,突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
按下“快進鍵”,產業跑出了“加速度”。當前,科學城緊扣全市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目標,迭代升級科學城產業方向,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金鳳軟件園,一大批軟件龍頭企業建立“朋友圈”,中國電子數字經濟產業園、中關村智酷、金蝶軟件等匯聚于此,又吸引和帶動了一批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企業入園,處處都是飛速發展的景象。
金蝶軟件數字經濟科技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加大投資,企業還正圍繞“從全國引進生態合作伙伴不少于50家”這一目標,積極幫助金鳳軟件園迅速聚集軟件相關企業和人才,促進重慶軟件產業發展。
數字化轉型
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作為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的主陣地和主引擎之一,近年來,科學城將提質增效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下一程”。
為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步伐,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科學城以智慧工廠建設為核心,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建設數字工廠和數字車間,推動西永微電園園區企業智能化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共計投入近20億元進行智能化改造。
企業改造升級制造執行系統、加工環節數字化系統、自動化檢測系統等項目超150個,改造生產線超112條,產線的平均智能化率提升到85%以上,貼片生產線的智能化率提升到95%以上,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15%—20%,人均年產值提升52.7%。
得益于智能化改造成效,科學城智能終端基本盤穩步提升。目前,全球平均每4臺就有一臺科學城造。
一手抓產業數字化轉型,一手抓高企科企“雙倍增”,科學城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今年4月,《重慶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發布,以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為根本,以著力構建全周期梯次培育體系為抓手,堅持企業主導和政府引導并重、數量增長和質量提升并舉、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并進,培育科企高企“雙倍增”。
數據顯示,今年截至6月15日,科學城核心區入庫科技型企業新增406家,同比增長42.5%。
瞄準新賽道,奮力加速跑,激活新動能,是科學城構筑發展優勢的關鍵之舉。
當前,科學城實施創新鏈和產業鏈雙鏈條融合,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核心器件、新型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和高新技術服務業,謀劃新型儲能、人工智能和空天信息等未來產業,推動“雙鏈”交織、深度融合,提升高質量發展質效。
一個個產業猶如一支支畫筆,正擘畫出成科學城面向未來發展的壯麗藍圖。
郭雨嫣 圖片除署名外由西部(重慶)科學城管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