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新投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健身鍛煉。受訪者供圖
最近,江津區支坪鎮居民周大姐每晚都會約上姐妹到鎮里新投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體育健身廣場跳舞,“我們早上晨練,晚上跳舞,孩子也有地方活動,這里天天熱鬧得很?!?/p>
過去,支坪鎮沒有居民活動廣場,周大姐等文藝愛好者要跳舞,只能在鎮政府門前的空地,多少有些縮手縮腳。這次一次性投用兩個廣場,與村民們在“支小坪”講理壩上達成共識、齊心推動密切相關。
2021年下半年,支坪鎮陸續在農村院壩、小區庭院開設12個“支小坪”講理壩,組織黨員、干部、群眾“三講三議”,即講法理、講道理、講情理,議公事、議共事、議家事,積極化解鄰里矛盾糾紛。
這個機制運行后不久,鎮、村社兩級發現,群眾反映強烈的,就是缺乏活動場地問題。
恰好,仁沱社區、中興社區均有兩塊數千平方米的荒地,征求黨員、群眾代表意見后,兩個社區同步在“支小坪”講理壩推出“建廣場”議題。
仁沱社區高石灘居民組組長陳波介紹,體育健身廣場的前身是一塊5000多平方米的土壩子,附近有幼兒園和小學,小孩上下學都要穿過這個壩子,常常是“雨天滿腳泥、晴天一身灰”。
由于地塊權屬復雜,部分群眾有所顧慮,不愿出讓自己的部分。作為議事召集人,陳波請來江津區政協委員蘭麗莎和相關議事代表、仁沱小學代表,前后召開六次講理會,討論如何更好利用這個土壩。
這個議題引來總計600多居民參與,坐在院子里,鄰里、鄉親們暢所欲言,些許顧慮在言笑間消除。最終,居民群眾舉手表決、全票通過,體育健身廣場正式立項,并于今年進場建設。
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也曾一度“卡殼”——盡管中興社區居民在講理壩上達成了共識,但這片2000多平方米、堆放廢品的場地大部分屬于一位生意人,初次面對社區協調就喊出了轉讓高價。
議事召集人、中興社區黨委書記湯永福幾次上門與對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又接連召開講理會籌措資金,最終以優惠價格取得地塊。
現在,5000平方米的體育健身廣場配套了乒乓球場、籃球場、健身步道和健身器材等,2600多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有文化舞臺、音樂噴泉、移風易俗文化墻等設施,喜靜和好動的人都能找到一方天地。
兩年多來,支坪鎮12個“支小坪”講理壩開展“三講三議”和鄉土宣講活動400余場,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統戰人士和黨員群眾1.6萬余人參與其中,各方爭取資金800余萬元,商議解決問題127個。
一個院壩幾條板凳若干心聲,居民身邊的大事小事、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問題,都在講理壩展開討論,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一一迎刃而解。(記者 張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