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m8sef"></dd>

<rp id="m8sef"></rp>

    1. <label id="m8sef"><optgroup id="m8sef"></optgroup></label>

      <dd id="m8sef"></dd>
    2. 首頁 > 正文
      打造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

        核心提示

        6月26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舉行了成果發布會。

        發布會上,川渝兩地就今年以來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相關情況,以及后續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部署情況進行了介紹。

        看成績>>>

        數讀·“雙圈”建設

        34項

        川渝兩地深化雙核聯動聯建工作機制,共同編制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協同推進3類34項合作事項,人工智能聯合攻關、種業股權投資基金等11項落地實施

        10個

        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等10個合作平臺全面啟動,35個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提速建設

        全國前列

        1—5月成渝機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前列

        30%

        近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量年均增長30%以上,改變了“西貨東出”局面,拓展了“北貨南下”通道

        2000公里

        推動成渝中線等高鐵提速建設,全市高鐵在建及通車里程近20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

        21個

        規劃建設市域“4環22射60聯線”高速公路網,江津至瀘州北線、銅梁至安岳等項目加快推進,川渝在建及建成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21個

        13.2%

        1—5月,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3.2%,工業機器人等新產品加速放量,產業布局和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11.6%

        1—5月全市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1.6%、8.5%,金融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日益顯現

        5.3%

        實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十大工程”。1—5月,全市社零總額增長5.3%,消費市場保持恢復增長態勢

        128天

        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治。1—5月,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優,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28天

        全市域融入 全方位推進

        重慶形成“雙圈”建設良好態勢

        發布會介紹,今年以來,重慶堅持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圍繞“兩中心兩高地”戰略定位,部署實施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十項行動”,已形成了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良好態勢。

        川渝構建合作新格局

        今年以來,川渝兩地聚焦雙城引領、“雙圈”互動,構建合作新格局。

        ■推動雙核聯動聯建

        深化雙核聯動聯建工作機制,共同編制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協同推進3類34項合作事項,人工智能聯合攻關、種業股權投資基金等11項落地實施。

        ■推動成渝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研究制定先進制造業發展“渝西跨越計劃”、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倍增行動計劃等專項政策,系統布局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集群和優質公共服務,支持渝西地區朝著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

        ■推動毗鄰地區合作平臺建設

        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等10個合作平臺全面啟動,35個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提速建設,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區域市場一體化等改革事項加快推進。

        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聚焦互聯互通、高效協同,重慶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大能源水利網建設力度。

        ■構建高鐵和軌道交通網

        推動成渝中線、渝西、渝萬、成達萬等高鐵提速建設,全市高鐵在建及通車里程近20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

        ■構建高速公路網

        規劃建設市域“4環22射60聯線”高速公路網,江津至瀘州北線、銅梁至安岳等項目加快推進,川渝在建及建成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到21個。

        ■構建航空樞紐網

        重慶新機場選址獲批,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鋼結構完工,1—5月成渝機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前列。

        ■構建能源水利網

        藻渡水庫主體工程開工,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川渝千億方天然氣基地、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加快實施。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聚焦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今年以來,重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提速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

        加快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1—5月,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3.2%,工業機器人等新產品加速放量,產業布局和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提速建設西部金融中心

        實施“智融惠暢”工程,啟動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1—5月全市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1.6%、8.5%,金融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日益顯現。

        ■提速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實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十大工程”,加快建設國際購物名城、美食名城、會展名城、旅游名城、文化名城“五大名城”。1—5月,全市社零總額增長5.3%,消費市場保持恢復增長態勢。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今年以來,重慶聚焦西部陸海新通道、數字重慶建設,全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

        實施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接駁聯系。近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量年均增長30%以上,改變了“西貨東出”局面,拓展了“北貨南下”通道。

        ■以數字重慶建設引領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建設以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六大應用系統和基層智治體系為支撐的“1361”整體構架。

        共建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今年以來,聚焦同城化、便利化,重慶與四川合力共建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與四川聯合印發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等4張清單,優化升級“川渝通辦”,推動更多“一件事一次辦”“免證辦”等服務措施。

        ■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治

        聯動實施“六江”生態廊道建設,加強跨界水體、大氣等污染治理,推進三峽庫區危巖地災防治,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持續鞏固。1—5月,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優,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128天。

        ■強化城鄉融合互促互進

        統籌城市更新提升和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創新之城、開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態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深入實施千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千萬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四千行動”。

        向未來>>>

        先行區 樣板區 增長極 示范區 綜合樞紐

        渝西要圍繞這些目標加油干

        發布會介紹,渝西8區與四川自貢、瀘州、遂寧、內江、宜賓、廣安、達州、資陽等8市處于成渝中部支撐地帶,交通條件優越,產業基礎扎實,以兩省市14.6%的面積承載了30.6%的人口,創造了27%的GDP,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互動協作的主戰場。所以,成渝中部地區,是川渝兩省市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平臺,推動成渝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是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的破題之舉。

        為此,發布會上提出,要將渝西地區打造成為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區、現代化城市群協同發展樣板區、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的經濟增長極、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示范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樞紐。

        協同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

        川渝兩地將以提升內聯外通水平為導向,統籌推進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互聯互通、管理協同、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合力打造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

        重慶正加快建設“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與四川共同優化成渝中部地區交通規劃布局,推進成渝中線高鐵、市域(郊)鐵路和高速公路等建設。

        ■統籌推進現代水利工程建設

        雙方將共同推進跨區域重大蓄水、提水、調水工程,加快建設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打造多源互補、引排得當的水網體系。

        ■共同強化能源高效保障

        川渝兩地將合力推進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打造天然氣(頁巖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提升區域能源綜合保障能力。

        協同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

        雙方將立足產業發展基礎,瞄準產業升級方向,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共建現代化產業發展新高地。

        ■攜手打造先進特色產業集群

        重慶正著力建設“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將與四川共同完善成渝中部地區產業鏈圖譜,推進重大產業項目聯合招商,深化重點園區協作互動,共建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和全國領先的高端電子元器件產業基地。

        ■共建成渝中部地區科創大走廊

        雙方將聯合打造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推動形成科創共同體和產業創新共同體。

        ■合力打造國家戰略產業備份基地

        川渝兩地將共同推動國家重大生產力在成渝中部地區布局,積極引導中央企業和國內頭部企業布局總部經濟、關鍵核心生產基地。

        協同打造內陸高水平開放門戶樞紐

        川渝正加快構建樞紐體系,完善樞紐功能,發展樞紐經濟,合力建設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的南向開放新樞紐。

        ■合力暢通開放通道

        共同做好宜(賓)鐵路規劃研究,協同推動長江、嘉陵江航道整治,強化珞璜港、朱沱港與瀘州港、宜賓港等聯動發展,充分釋放長江黃金水道的“黃金效應”。

        ■共建共享開放平臺

        共同爭取更多綜合保稅區、口岸等各類開放平臺在成渝中部地區布局,強化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創新集成,放大各類開放平臺綜合效應。

        ■共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改革,做優做強毗鄰地區合作功能平臺,共建高標準市場體系。

        協同建設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新樣板

        雙方將共同做好城鄉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攜手繪就城鄉共美新畫卷。

        ■合力打造高能級現代化城市群

        共推成渝中部地區城市多中心、組團式發展,協同完善“雙核”向成渝中部地區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機制,共建一批支撐力強的重要節點城市。

        ■聯合實施“強鎮帶村”工程

        共同規劃建設一批毗鄰地區特色小鎮,全面提升鎮域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

        ■攜手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發揮渝西地區糧油生產基地和川中“天府糧倉”示范區優勢,加快打造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協同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在西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協同推進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

        川渝將在更大范圍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營造宜居宜業宜游良好環境,吸引更多周邊人口在成渝中部地區安居樂業。

        ■推動公共服務共享

        深化醫療衛生教育合作,合力打造西部職業教育高地。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加快公共交通、社保、醫保等領域“一卡通”。

        ■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共同做好長江上游生態廊道保護,加強污染跨界協同治理,深入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打造一批一體化綠色低碳創新示范標桿和樣板。

        ■促進區域文旅融合發展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推精品文旅線路品牌,完善文旅服務體系,共創國家文化和旅游創新改革試驗區。

       ?。ū景娓寮捎浾邨铗E、夏元采寫)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国产美女a片免费观看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