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m8sef"></dd>

<rp id="m8sef"></rp>

    1. <label id="m8sef"><optgroup id="m8sef"></optgroup></label>

      <dd id="m8sef"></dd>
    2. 首頁 > 正文
      雙龍村盆景成了“聚寶盆”

        重慶南山,素有“城市肺葉”“山城花冠”之美譽。其中,“山城花冠”的名號與傳承了200多年的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山盆景技藝”密不可分。

        在南岸區南山街道雙龍村,有超過三成的村民從事盆景產業。他們在發展中求新求變,又打響了“中國南山杜鵑盆景之鄉”的名號。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雙龍村,探訪當地在發展南山盆景產業中傳承與求新的故事。

        一個契機

        求新求變,杜鵑盆景從此聲名遠播

        雙龍村的花木盆景文化,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該村地處海拔300至800米的南山風景區腹地,毗鄰南山植物園、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森林覆蓋率達85%。山丘地貌、酸性土壤、深厚土層、充足日照、豐沛水源等優越條件,讓這里成為眾多花卉苗木的理想生長地。

        經過歷代官商造屋建園,南來北往傳經送寶,師傅徒弟代代相傳,當地逐步形成了渝派特色的盆景技法特征。

        上世紀50年代,南山植物園開始建設,彼時市政園林需要依托當地村民管護,雙龍村很多村民因此成為花卉苗木種植的行家里手,花卉苗木種植、盆景蟠扎造型等在當地蔚然成風。

        隨著時間的推移,蠟梅、羅漢松、三角楓等數十個品種的“南山盆景”漸漸有了知名度。如今,全村1157名村民中,就有350多人以盆景為業,苗木種植面積達2000余畝,年產值2000多萬元。

        “雖然品種多,名氣也不小,但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開始意識到,要走一條高附加值的轉型之路?!彪p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韓慶告訴記者,除去林地,全村真正可用于花卉苗木種植的土地并不多,相較于北碚靜觀、巴南一品,以及四川的成都溫江、郫都等地動輒上萬畝的種植規模,雙龍村簡直不值一提,“所以我們必須走高附加值之路,才能將盆景產業做優做強?!?/p>

        現年68歲的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田一衛,為雙龍村盆景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契機。上世紀80年代在上海舉行的第一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會上,由田一衛帶去的兩株杜鵑盆景賣出了7000多元高價。

        消息傳回雙龍村,各盆景大戶爭相效法。

        “經過30多年發展,杜鵑盆景從規模和產值上看,均已占到全村盆景產業比重的85%以上?!表n慶說,通過大戶帶領以及田一衛等盆景大師的“傳幫帶”,雙龍村已培育出三代市級盆景藝術大師5人、花卉園藝師12人、盆景技藝非遺傳承人30人,花木盆景種植戶150戶。

        以楊彪、張乾川、邱定喜、肖慶偉等為代表的大戶赴外參展屢獲國際國內大獎。進入21世紀后,雙龍村的杜鵑盆景更加聲名遠播,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授予“中國南山杜鵑盆景之鄉”的稱號。

        一場展會

        招牌打響,盆景售價提高三成左右

        “形成層能否對準,是嫁接能否成功、品種能否完成更換的關鍵?!?月21日,在自家小院里,雙龍村雙燕組村民邱龍一邊拿著嫁接刀小心翼翼侍弄,一邊向記者介紹盆景嫁接的要領。

        經過為期半個月的綁扎固定后,這盆由米葉羅漢松和中葉羅漢松嫁接而成的盆景,形態將更美更豐腴。

        邱龍10多歲時就開始跟著父輩學習盆景技藝,是南山盆景技藝的第二代傳人,至今從業近40年。

        在他的4層小樓及小院里,兒子、兒媳經營著農家樂和特色餐飲,他則與300多株盆景為伴。其中最令他引以為傲的是一株精心打理了20多年、形如“壽”字的羅漢松?!扒靶┠暧腥碎_出20萬元的高價,我沒舍得賣,有感情了?!?/p>

        “摘、栽、縮、疏、放、傷、變”,三彎九拐、疏根亮爪、古樸自然、雄渾蒼勁……談及南山盆景技藝要領和風格之變,邱龍如數家珍。

        他告訴記者,盆景屬于小眾消費,看似成本不高,但一株杜鵑盆景,從選坯、蟠扎、嫁接、修剪、養護,到配盆、上盆、定名,少則三五年,多則10余年,有些甚至要耗費數十年的心血。也正因如此,精品盆景價值不菲。

        “少則數千元一盆,多則上萬元一盆,一年下來,一戶花農賣出30多萬元不是稀奇事?!鼻颀堈f,2019年舉辦重慶南山千盆杜鵑盆景展后,知道雙龍村盆景的人多了,大批來自沿海地區的客商來到村里采購,那年展會后的幾個月時間里,全村就賣出了各類盆景2000多株。

        “有次一個旅行團就買走了我近百株小型盆景。還有一名來自溫州的游客,精挑細選后花1.8萬元買了一株?!鼻颀堈f。

        韓慶介紹:“那場展會之前,一般是經銷商來選購,近年來則主要是終端消費群體直接進村選購。由于減少了中間環節,村里的盆景價格平均提高了30%左右?!?/p>

        據了解,去年雙龍村人均收入超過4萬元,其中蟠扎工匠每天收入至少500元,著名工匠則可高達每天2000元。

        一個園區

        建成之后,年產值有望增加千萬元

        隨著聲名遠播,雙龍村不再滿足于出售“大路貨”的盆景,眼光逐漸瞄準“精品”路線。

        前些年,該村投資1000萬元建起占地1.3萬平方米的盆景園,用以展示精品盆景。隨后,南山街道以該盆景園為中心,打造了南山盆景展示交易一條街。

        “2021年,我們村賣出了一株3米多高的網紅金彈子,價格350萬元!”韓慶告訴記者,目前雙龍村盆景產業主要分三類:精品盆景占比20%左右,一般盆景占比接近70%,微型、小型盆景等占比10%左右。

        “豐富高中低三個檔次的產品線,實現單價從幾百元到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的市場全覆蓋,這是雙龍村盆景產業當前發力的重點之一?!表n慶介紹。

        “接下來,我們將以南岸區建設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為契機,分三期打造雙龍村盆景文化藝術產業園?!蹦习秴^南山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產業園位于雙龍村下石牛組,將整治土地70畝,配套建設灌溉、排水溝、生產便道等產業基礎設施以及觀光亭、觀景平臺等旅游觀光設施。

        當地政府還將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優質園林企業及花木大戶入駐,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上臺階”的規劃,逐步將這個產業園建設成為集制作、展銷、教培、研學、觀光旅游、綠化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

        產業園建成后,雙龍村的盆景產業年產值有望增加1000萬元,讓“山城花冠”和“中國南山杜鵑盆景之鄉”的名號越叫越響。

        記者手記>>>

        求新求變,傳統非遺產業走出新路子

        劉翰書

        雙龍村“扭住”盆景這一傳統產業謀發展,其間不斷求新求變,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

        雙龍村的盆景產業,歷經了兩次“轉型”,一是從“小打小鬧”到“走高附加值之路”,二是從提供“大路貨”到培植“精品”。在穩扎穩打又求新求變的發展過程中,南山盆景的品牌效應逐步增大,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農民收入逐步增加。

        傳承是根。雙龍村沒有忘記“傳承”,充分用好自身的資源稟賦并持續發揚光大,培育出三代市級盆景藝術大師5人、花卉園藝師12人、盆景技藝非遺傳承人30人。

        依托發軔于200多年前的傳統技藝,雙龍村數代花農通過舉辦節會、建盆景園、建盆景文化藝術產業園等,讓渝派特色盆景技法得以發揚光大,走出了一條“傳承+致富”的新路子,可圈可點。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国产美女a片免费观看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