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十三五”2020年梁平地區生產總值近500億元
黨的十九大以來,梁平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八項行動計劃”,推動梁平各項事業開創新局面。全區高質量發展勢頭良好,綜合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預計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近500億元,人均GDP繼續保持渝東北渝東南前列?!笆濉币巹澲饕繕巳蝿占磳⑼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
展望“十四五”建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范例
梁平將按照市委賦予梁平“發揮聯接主城都市區作用”“積極承接沿海地區和主城都市區的產業轉移,吸納生態功能區的人口轉移”等新的功能定位,綜合考慮發展趨勢和我區發展條件,建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范例,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中走在前列。
“十四五”末,梁平將成功創建國家高新區,基本建成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綠色制造業基地;初步建成現代田園城市和郊區新城,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為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基本建成營商環境高地和區域開放高地;創成國際濕地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成生態文明典型示范區;在科技強區、文化強區、教育強區、人才強區、體育強區、健康梁平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
-
創建國家高新區規上企業達88家 加快建設集成電路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黨的十九大以來,梁平區新型工業化進程成效明顯,工業園區入駐企業470家,規上企業達到88家。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64家,市級數字化車間累計達9家。梁平將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全力創建國家高新區,以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加速聚集創新資源。
梁平將持續壯大電子信息、智能家居、綠色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加快發展集成電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支持平偉實業,以5G射頻、6英寸碳化硅芯片、GPP芯片為支撐,打造國家功率半導體封測與應用產業化基地,加快建設集成電路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同時以億聯智慧小鎮、中鐵建竹產業園、海爾少海匯為龍頭,加快建設新材料和智能家居產業集群。以東方希望、奇爽(閩商)食品園、百年張鴨子為龍頭,加快建設食品工業集群。以梁平軍民兩用通航機場為依托,加快培育通用航空產業。
-
唱好“雙城記”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 打造綠色產業體系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給梁平帶來諸多政策利好、投資利好、項目利好。梁平搶抓機遇,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主動參與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建設和川渝東北一體化發展規劃研究。
》》共建內暢外聯交通大格局
加快建設梁平至開江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梁平至開州、達州至梁平至忠縣至石柱西沱高速公路以及長墊梁貨運鐵路,推動長墊梁萬、梁平至萬州新田港、梁平至忠縣新生港、梁平至達州毗鄰區縣快速物流通道建設。
》》協同打造綠色產業體系
整合優化重大產業平臺,促進梁平高新區與其他高新區、工業園區協同發展,共同推動建成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轉移承接地和人口轉移承載地。共同培育發展綠色農業、綠色旅游和現代服務業。聯合打造川渝巴蜀文化走廊。
》》強化生態共建和環境共保
構建以龍溪河、明月江、普里河等為主體,其他支流、湖泊、水庫為支撐的綠色生態走廊。統一環保標準,加強跨界水體環境治理,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土壤污染及固廢危廢協同治理。
-
城市提升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建設現代田園城市和高品質郊區新城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梁平將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城市建設全過程,保護好利用好自然山水和美麗田園,建設現代田園城市和高品質郊區新城。
》》打造跨區域川渝名鎮
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做靚雙桂湖、城市客廳、城市之眼、赤牛城宋元文化遺址公園等新名片,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影響力。推動與四川毗鄰鄉鎮共同打造跨區域川渝名鎮,爭當川渝毗鄰區縣融合發展排頭兵。
》》規劃建設都梁新區
加強城市設計,塑造城市特色,保護歷史文化,科學布局建設城市組團,構建“藍綠交織、城綠交融、田城相擁、水城相映”的城市空間格局,形成體現歷史傳承、文明包容、時代創新的新區風貌,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新區。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區
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區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品質。落實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優化公共服務供給,開展大規模植綠添園,提高城市宜居程度。
-
綠色發展梁平獲評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 加快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黨的十九大以來,梁平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保護好東部高梁山、西部明月山和全域濕地,入選32個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成為全市3個國家水生態文明示范區之一。
》》龍溪河治理經驗得到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
全面推進全域治水·濕地潤城,打造“三峽風景眼、重慶生態湖”,龍溪河被評為“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治理經驗得到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與國家濕地中心、重慶大學合作成立長江上游濕地研究中心,與北師大合作設立生物多樣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加快建設國家戰略儲備林示范基地
實施一批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嚴格保護好東部高梁山、西部明月山城市生態屏障,保護好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等城市水系濕地公園,加強廢棄礦區復綠和綠色礦山建設,加快建設投資15億元的國家戰略儲備林示范基地,大力發展綠色制造業、綠色農業和綠色旅游業。
》》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嚴格保護好濕地,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實施全域治水,采取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增強生態基流等方式,深入推進龍溪河、新盛河等重點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確保全區主要河流水質穩定達標向好。著力構建城市濕地有機網絡,保護修復鄉村小微濕地,構建鄉村濕地生命共同體。
- 蹇澤西:打造成渝經濟圈康養經濟示范區
- 劉貴忠:重慶將從八個方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袁勤華:推進綦萬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發展
- 唐小平:銅梁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后花園
- 冉華章:重慶開州協同建設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
- 楊曉云:重慶梁平加快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
- 辛國榮:巴南打造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 闞吉林:著眼“五大振興” 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張智奎:重慶將實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
- 錢建超:彰顯“民族、生態、文化”特色 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
- 張安疆:潼南將全力打造成渝中部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李應蘭:做好“六篇大文章” 為“十四五”開好局
- 于會文:守護世界文化遺產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 盧鵬飛:重慶加快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系和執法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