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33”總體發展思路打造獨具大足石刻元素的文化公園城市
大足區形成“四區聯動、四地協同、三個發展、三大愿景”的“4433”總體發展思路,推進文化興區、工業強區、農業穩區、生態靚區,協同建設國際知名旅游地、特色產業新高地、營商環境優選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計劃到2025年,實現以下目標:
》2025年全區旅游總收入300億元
大足石刻文化公園基本建成,大足石刻研究院成為世界知名研究院,全區旅游總收入達到300億元,旅游人次達到5000萬左右。
》形成5個超過300億的產業集群
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再造一個大足工業,形成五金、汽摩、智能、靜脈、文創等5個超過300億的產業集群和盛泰光電、臺鈴摩托、足航鋼鐵、寬威銅材等5—6個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企業。
》加快周邊合作建設兩大發展示范區
加快建設大足資陽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和大足銅梁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通過產業拉動、高校引進、購房入住、園區共建、文化旅游等形式吸引更多人到大足創業生活,力爭城市人口達到70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70平方公里,建成一座獨具大足石刻元素的文化公園城市。
-
工業強區建立國內首個五金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
大足素有“中國西部五金之都”、“中國重型汽車搖籃”的美譽。近年來,大足堅持把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培育壯大現代工業產業集群。
》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五金產業
大足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在五金行業率先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正式啟動大足五金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二級節點、發布實施大足鍛打(刀具)國家團體標準基礎上,加快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五金產業,建設10條以上刀具自動化生產線。
》打造智慧供應鏈體系推動企業上“云”
依托長安民生物流、豬八戒網等建設智慧園區、智能共享平臺,打造智慧供應鏈體系,推動更多企業上云,為傳統產業賦能。
》設立專項資金引導企業智能化改造
設立5億元信貸專項資金,引導企業智能化改造,推動實施“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探索政府注資等模式,與企業共擔風雨,推動盛泰光電等幾家數字化智能化企業盡快上市。
-
文化興區加快世界遺產的游、研、學一體化發展
大足把大足石刻的保護研究利用作為全區發展的“一號工程”,加強歷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快建設國際知名旅游地。
》全域打造大足石刻文化公園
加快建成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十里荷棠”等重點項目,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主題公園、水上樂園等旅游產品。豐富龍水湖旅游度假區文旅項目,建好石刻博覽園。加快大足石刻文創園建設,繁榮荷棠夜市等夜間經濟,培育一批主題精品夜間街區,建設一批高品質酒店和民宿。
》建設科研基地、數字博物館
建成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中心、數字博物館、數字展示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石質文物保護科研基地。創建大足學學術研究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學科。引進北大、清華等全國知名高校專業人才。
》打造具有文化印記的文創品牌
加大文創產品開發力度,持續深挖大足石刻文化藝術內涵,打造兼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印記的文創品牌。
》推進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建設
推進大足石刻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建設。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下最大力氣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持續推進體育事業,培育品牌賽事,促進體旅結合。
-
成渝“雙城”記構建工農文旅教等六方面發展聯盟
大足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著力點是積極構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遺產、汽車摩托車、智能制造、靜脈產業、檸檬金三角、教育醫療等六個方面的發展聯盟。聯動周邊區(市)縣策劃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重大開放合作和重大公共服務項目。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強化與都江堰、峨眉山、武隆等世界遺產地的旅游聯動,共同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區域休閑旅游勝地。
》成立成渝軸線智能制造聯盟
擴大“朋友圈”,聯合周邊永川、內江、資陽等區市,發起成立了成渝軸線智能制造聯盟,依托盛泰光電、巨騰筆電、宇??萍嫉刃袠I龍頭企業,聚合上中下游產業鏈條,以商招商,強鏈補鏈,推動增長性、帶動性強的高科技企業上規,形成產業集群。
》助力成渝中線高鐵建設
持續推進“雙廊、六向、一軸”交通網建設,助力成渝中線高鐵建設,完善區域水、大氣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加大與周邊區(市)縣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力度。
》建設區域職業教育中心
實施“高校引進工程”、“職業教育工程”,融入“6+8”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職業教育聯盟,建設區域職業教育中心。
- 蹇澤西:打造成渝經濟圈康養經濟示范區
- 劉貴忠:重慶將從八個方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袁勤華:推進綦萬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發展
- 唐小平:銅梁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后花園
- 冉華章:重慶開州協同建設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
- 楊曉云:重慶梁平加快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
- 辛國榮:巴南打造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 闞吉林:著眼“五大振興” 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張智奎:重慶將實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
- 錢建超:彰顯“民族、生態、文化”特色 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
- 張安疆:潼南將全力打造成渝中部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李應蘭:做好“六篇大文章” 為“十四五”開好局
- 于會文:守護世界文化遺產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 盧鵬飛:重慶加快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系和執法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