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好“雙城記”緊扣“橋頭堡”功能定位 打造“四個示范區”
2020年,銅梁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661億元、增長4.4%,主要經濟指標強勁增長,在大戰大考之年交出了滿意答卷。
“十四五”時期,銅梁將緊扣雙城經濟圈“橋頭堡”功能定位,加快融入主城、融合周邊,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推進“一體化”中展現更大作為,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后花園。
》》全力打造先進制造示范區
深入實施工業躍升倍增計劃,推進生態數字花園高新區蓬勃生長,做到“金籃子放金蛋子”。
》》全力打造創新生態示范區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創新城,讓創新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全力打造營商環境示范區
狠抓改革系統集成,全面優化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社會環境,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塑造競爭新優勢。
》》全力打造城鄉融合示范區
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增加公共服務供給,讓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
激活發展新動能打造“西部美谷” 建設科創新城
“十四五”時期,銅梁將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做大總量與調優結構結合起來、把保持增速與提高質量統籌起來,量質并舉推動高質量發展。
》》打造“西部美谷”
銅梁將用好廣州銅梁“一帶一路”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區、智能制造產業園、“西部美谷”等產業平臺,深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健康美妝等產業?!拔鞑棵拦取睂⒕o扣高端美容化妝品體系,涵蓋研發、生產、包裝、銷售及品牌策劃、檢驗檢測、展示體驗、新品推廣、網絡傳播等產業鏈環節,目標是建設高端美容化妝品產業集聚地,培育新的增長點。
》》建設科創新城
銅梁將高水平編制科創新城專項規劃,發揮毗鄰西部(重慶)科學城優勢,強力推進科創新城建設、發揮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產城融合作用,全面提升人才吸引力、產業承載力。要“以升促建”實現國家級高新區內涵發展。積極融入環科學城創新生態圈和兩江協同創新區,與北科大、重大、中科院共建智能制造等協同創新平臺,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
銅梁還將大力引培創新人才,用好用活“龍鄉人才政策十條”,持續辦好海歸論壇,創辦海歸創業園,打造創新人才集聚地、創新成果轉化地。
-
擴大開放推進成渝中線高鐵、市域快線璧銅線等項目建設 以大通道引領大開放
》》抓實開放通道建設
銅梁將全面動工建設成渝中線高鐵,全線開工市域快線璧銅線,加快建設渝遂復線高速、銅安高速,建成投用合璧津高速。
》》抓實開放平臺建設
銅梁將加強與廣州開發區、兩江新區合作以及各類駐渝高校的合作,做深做實廣銅“一帶一路”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區、兩江新區銅梁產業園。加強與重慶自貿區、綜合保稅區、中新示范項目管理局合作,發展跨境電商,培育開放經濟。
-
“加碼”高品質生活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把城市、鄉村建成人們喜歡的樣子
“十三五”期間,銅梁建成60公里西郊綠道,串起5個鎮街、24個村(社區)、34個產業基地、8個美麗鄉村“會客廳”,成為網紅打卡地。扎實推進小安溪、淮遠河、巴川河“百里生態廊道”建設,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持續筑牢生態保護屏障,2020年銅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4天,讓銅梁城市、鄉村“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十四五”時期,銅梁將扎實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激活人、地、錢等關鍵要素,暢通城鄉融合發展“血脈”,把城市、鄉村建成人們喜歡的樣子。
》》把所有市級脫貧村建成鄉村振興示范村
持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成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宜機化改造,加快建設“數字鄉村”。全面盤活撂荒地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持續深化“積分制”整治人居環境,引導群眾自己動手建設美麗家園。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行“一村一規劃”“一村一專班” “一村一督導”,把所有市級脫貧村建成鄉村振興示范村。真正實現著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把所有鄉村都建成鄉村振興的樣板。
》》唱響“周末到銅梁”品牌
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銅梁將持續提升龍城天街商圈品質、豐富商貿業態,不斷提質安居古城、玄天秀水生態畫廊、西郊·花語悠游谷等精品景區,擦亮“西郊悠游”“原鄉慢食”等鄉村游品牌,辦好中華龍文化藝術節、原鄉風情馬拉松等精品賽事,全面唱響“周末到銅梁”、點燃假日消費。
- 蹇澤西:打造成渝經濟圈康養經濟示范區
- 劉貴忠:重慶將從八個方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袁勤華:推進綦萬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發展
- 唐小平:銅梁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后花園
- 冉華章:重慶開州協同建設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
- 楊曉云:重慶梁平加快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
- 辛國榮:巴南打造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 闞吉林:著眼“五大振興” 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張智奎:重慶將實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
- 錢建超:彰顯“民族、生態、文化”特色 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
- 張安疆:潼南將全力打造成渝中部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李應蘭:做好“六篇大文章” 為“十四五”開好局
- 于會文:守護世界文化遺產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 盧鵬飛:重慶加快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系和執法能力現代化